案例簡介 Case description
本期是一個三口之家。
每天都希望作業(yè)少一點的11歲女兒。
朝九晚五、回家只想躺平的爸爸。
需要大量閱讀空間的媽媽。
一家人常常去看繁華世界,最終會回歸于家中,對他們來說,最溫馨的時光是每天餐桌上的晚飯,可簡單,可豐富,就像這個家給予他們的一樣。
提及入住后有沒有覺得生活變得更好,女主人讓我們看向這個家的另外兩個成員:“有沒有變得更好,看看我家貓就知道啦?!?
這個家改造的出發(fā)點 ,是讓每個家庭成員都能擁有這個房子里絕佳的采光和通風,重視個體的需求區(qū)別,大家可以在各自的天地里自得其樂,也能在共同空間里怡然相處。
像提著行李終于到達目的地一樣。
只需要一個簡單且正式的玄關,就能讓外面的喧囂都止步于此。一根雕花的老木頭負責腔調,粗糙的手工磚鋪滿,我們太好奇這個家會從精裝房的殼子里蛻變成什么樣。
隨心情而變幻的第一印象,也會因為季節(jié)更迭而有不一樣的面貌。由于室外有鞋柜,玄關處的收納只做簡單的補充,體量卻不會減少。
改造后的家四面通透,還沒完全進入室內(nèi),就可隱約瞥見不同空間內(nèi)的美好。在玄關稍作停留,一邊可闊步進入主臥,另一邊則連接客餐廳。
緊挨著玄關就是超大的臥室套房,這種體驗很特別,從一進門就傳達給我們一種“這是我的家,想怎么自在就怎么來”的獨立宣言。
臥室內(nèi)先吸引我們的,是為女主人定制的書墻,有風吹哪頁讀哪頁的隨性爛漫??,洞石+板材,層板里做有鋼管加固防止變形,落地燈特意挑選了一款可擱置書籍的造型,讓閱讀再溫暖、容易一些。設計師在書架兩側預留整條燈帶的做法也很出彩,不僅是看起來好看,越實用越美貌。
在這個套房里,一半是休息空間,一半是衣帽間和衛(wèi)浴空間,輕盈的書幾將這兩部分隔斷又相互銜接,閱讀和辦公皆宜。
視線在梁柱和柜體之間穿梭,弧形在不經(jīng)意的地方出現(xiàn),像是穿梭在電影里的家,墻板的骨骼線條讓臥室的氛圍在精致中越發(fā)挺拔昂揚。
床頭的栗子色屏風,有著松木的獨特紋理,松香可聞,褶皺起伏可見,時光的繾綣溫柔都流動在這樣輕輕淡淡的矗立中。
夫妻兩人完整地享用這個空間而不被打擾,它遵循休息時的放松一面,也有小島般的自由和精神振作的一種鼓勵。
把臥室改為客廳之后,天然的采光條件本應該略遜于之前,但現(xiàn)在完全沒有看到這樣的問題,幾扇向客廳聚攏的房門多選用玻璃材質 ,留出光線通道,照明系統(tǒng)負責圈出溫暖光芒。
餐廳獨立而美,不需要很豪宅就盡顯格調,放棄傳統(tǒng)大長桌,換成小圓桌也更凝聚幸福感,修飾之后的陽臺,一端儲物,一端為家里兩只貓咪??做了爬架和小窩,在餐廳或者客廳時,就能觀望到貓咪的動態(tài),是一家人吶,彼此照顧。
在客廳沙發(fā)的背后,是書房和次臥。
兩扇房門被隱于墻板的造型,門關閉時,他們是沙發(fā)背景;門打開時,則開啟各自的通道。
正式的書房對這家人來說必不可少,冷靜的自窺,實木百葉窗,更添時光痕跡。
評論( 0)
查看更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