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簡介 Case description
對于古代詩人,我們不必做過多的評價,每個人心中都有著不同的見解。而他是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元亮,他是性本愛丘山的陶潛,是隱逸詩人之宗,亦是中國田園詩的第一人,他是陶淵明。每每聽到看到這個名字,我們的腦海里總會有那么一副畫面: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小心窺探著那一派落英繽紛、芳草鮮美、怡然自樂的仙境。其實我們心中都有一位陶淵明,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桃花源,并且小心保護著內(nèi)心那塊最純粹超凡的凈土。
在成都一環(huán)路南段附近有一處可以實現(xiàn)“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的暖居,我們都叫它隱廬,就像五柳先生的別號一樣。我們希望通過一定設計手段來打造這個身處鬧市卻能為老人營造出遠離世俗、至閑至靜、悠然自得的享受之所。
原為二手房,入戶花園過大且動線復雜,不適合老人的生活習慣;
房屋位于2樓,視線被樹遮擋,采光較弱。
老人需要分床休息,所以三個房間需合理利用
打通原入戶花園作為門廳和陽臺書房空間;
餐廳卡座與西廚形成整體,為過道預留充足的尺寸;
增加多功能房區(qū)域,即可是老人喝茶休閑區(qū),又可充當臨時客房;
打通兩個臥室滿足分房睡互不干擾又可以相互照顧
可以說胡桃木是沉穩(wěn)內(nèi)斂的代表,在這所屋子里我們不必張揚,只需從門廳開始以遞進式鋪展開來,貫穿其中。
打通的陽臺與客餐廳相連,我們從功能形態(tài)上將“自然主義”貫穿于空間情致之中,締造時間性與空間性的界限分明而又融合的共存的生活場域,并通過與物品的連接營造與居者共鳴的空間情緒。
對于老人居住的場所,我們需從各方面考慮:地面平整度、動線流暢性、實用安全性和材質舒適性等,使之既開放包容的,又多元共通。
是伏案閱讀的你,還是閑坐沙發(fā)的她,都在方寸之間,是各自的獨處亦是彼此的陪伴。
無主燈設計單純的吊頂與嵌入式筒燈的結合,我們需從燈光、燈具、位置、尺寸間來綜合考慮,每一束光的角度和照度以及炫光都需要設計師好好來把控。
電視墻石膏板拉縫與木飾面形成肌理碰撞,使一揚一抑的對比更加強烈,結構切片更如被截斷的時光散發(fā)未完結的氣氛,讓承載介質更顯多元立體。
在家具與器物的選擇上,用弧度代替棱角、用溫軟代替硬朗、用柔和代替鮮亮。以簡練而平滑的線條、自然樸拙的質感打造出“惟吾德馨”的寧靜致遠之所。
多功能房就得充分體現(xiàn)多功能的特點:休閑打坐、小聚會客、臨時就寢、儲物貯藏在這不到十平米的空間里變換著各種生活形態(tài)。
抬高的400形成自然的間隔,打開推拉門便構成一幅框景,如童年時光蹲坐在老門檻上幻想著長大后的美好愿景,周末講給孩子們聽。
廚房采用高低臺面的設計,在尺度上更符合人體工學的使用感受。增加更多的儲物吊柜,是對立體空間的最大化利用,滿滿的細節(jié)考量力求功用與美學的完美結合。
大套間擁有隔而不斷的兩間臥室,互相照顧又互不影響。溫潤的木與柔和的淺色調鋪陳此處睡眠區(qū),藉由棉麻、布藝、與木質的融合,予人怡然之感。
主臥背景墻材質延續(xù)石膏拉縫,延展整體空間的設計元素。深色胡桃木實木床與做舊梳妝臺,似乎透露著時間緩慢變幻的信息。白紗后的自然之景,影影綽綽,與結構的交錯形成視覺幻影。
為加強臥室與衛(wèi)生間的完整性,打破固定格局,重新規(guī)劃組合。增設衣帽間和干區(qū),借由玻璃隔斷構成視覺上的交錯。
目之所及,簡約的線條、自然潤澤的木質、大理石材肌理給衛(wèi)生間帶來一致的完整性。
可以說KVK可抽拉式龍頭是老人和小孩的福音。
評論( 0)
查看更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