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瞰建筑,項目坐落在天津薊縣郭家溝,其場地位于郭家溝村落的中心,南北各有一片自然水面,西鄰大山,東臨村落。在項目場地和東邊村落間隔著一大塊空地和一條主干道,村落內部的道路呈扇形分布并最終匯集到這塊空地?,F(xiàn)狀樓群是青瓦坡屋頂、灰磚墻體承重的單層建筑,我們最大限度地尊重了現(xiàn)有條件,對建筑主體結構及材質進行了保留甚至凸顯,在此基礎上,我們置入了鋼結構白色方盒子、玻璃幕墻、木格柵等現(xiàn)代材質及形體,以求得新與舊之間的平衡和融合。
酒店入口,鳥瞰視角下的秩序感和拼貼感,尋求新舊關系的對話。在公共空間區(qū)域中,我們對廣場及入口做了三個處理:1.引入靜水面,形成不同親水方式,激活廣場的公共活動性。 2.主立面采用新舊材質形成層次豐富的拼貼效果。 3.將主入口處理成一個空間以及框景器,供人茶歇休息及提供引入性。中庭是一個雙重屬性的空間。當茶室和主入口的門關閉的時候,它是一個可舉辦集會活動的內院;當門打開時,它是入口廣場的內向延伸。后山以景觀處理為主,這里有一個供人休息觀景的露臺,還有枯山水景觀作為露臺和自然山色間的過渡,對自然景觀以還原保留為主。
接待大堂,通過室外廊道這種半室外空間,我們將各樓串聯(lián)在一起,將原本分散的多個獨棟,改造成了一個內部聯(lián)系緊密的單體建筑;并通過新增墻體或者體量,將原本公共的建筑之間及沿湖的室外空間轉換成了內部庭院、天井、房間等私密空間,每一個房間的進入過程都是從公共到半公共再到私密的一系列園林空間的經(jīng)歷。而原本私密的中央庭院則被改造成了由茶室、大堂、主入口、餐廳等公共空間圍繞的中央公共區(qū)域,這個新的庭院空間聯(lián)系了屬于村民的廣場和后山,并成為了住客和村民可以共享的一個公共中心。
茶室外的后山,公區(qū)室內主要有大堂、茶室和餐廳。其主要特點是:1.通透性,室內外融為一體。2.開敞的大空間,容納公共活動。3.差異性,三個空間形成各自的調性。半公共空間區(qū)域是連接公共空間區(qū)域和私密空間區(qū)域的中間地帶,主要呈現(xiàn)為一些室外廊道及公共庭院,這也是園林式空間特點表現(xiàn)最強烈的部分,主要體現(xiàn)在五個處理上:1.高差處理。2.頂棚的開口處理。3.對景處理。4.框景處理。5.鋪裝處理。最終使這個區(qū)域形成走走停停、曲徑通幽、一步一景的體驗。私密空間區(qū)域主要有客房和庭院構成。現(xiàn)有建筑的內部空間存在如下問題:1.面積不夠大或過大。2.房型過于狹長。3.房型單調。我們分別用區(qū)域細分、差異化房型等手段回應這些問題。
民宿酒店區(qū)別于傳統(tǒng)酒店的核心在于其擁有庭院,這使室內外空間關系更豐富多樣,在這個項目中,我們設計了五種院落類型:1.單向型。2.前后型。3.一字型。4.島型。5.三院型。最終,盡管這些客房彼此緊靠,但通過庭院關系的處理,每戶都有著獨立置身自然的感受。對庭院本身,我們主要做了三個處理,首先是親水性處理:庭院內整體鋪設防腐木作為休息平臺,移除湖面中央亭子還原水面開闊感,利用高差營造退臺消解陡峭感,庭院內引入靜水面形成無邊水池。其次是空間的細分處理:每個庭院內各有一顆景觀樹,小庭院采用軟景及家具的方式豐富空間層次,大庭院置入格柵、雨棚等輕體量來細分空間。最后在立面處理上,在通透感極強的玻璃幕墻基礎上,我們引入了白色格柵或隔板,消解了因磚墻給建筑帶來的厚重感,且在體量虛實層面豐富了立面的層次。
在通透感極強的玻璃幕墻基礎上引入了白色格柵或隔板,消解了磚墻給建筑帶來的厚重感
剖面圖
項目名稱:洛奇·溪塘民宿酒店
建筑公司:北京方石建筑設計有限公司
項目設計 & 完成年份:設計:2017年5月~8月 施工:2017年9月~2018年5月
主創(chuàng)及設計團隊:主創(chuàng):毛磊、廖曉颶 設計團隊:毛磊、廖曉颶、孫珂、彭喆 駐場:廖曉颶
項目地址:天津薊縣下營鎮(zhèn)郭家溝村
建筑面積:用地面積:4304平米 建筑面積:1069平米 層數(shù):1層
攝影師:毛磊、王剛
合作方:北京洛奇文化旅游發(fā)展有限公司
客戶:北京洛奇文化旅游發(fā)展有限公司
項目類型:舊建筑改造
項目功能:民宿酒店
建筑結構:磚混結構、輕鋼結構
建筑材料:青磚、青瓦、輕鋼、鋁板、玻璃、防腐木、復合木掛板
撰文:毛磊、廖曉颶
評論( 0)
查看更多評論